页头

着力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发布时间: 2023-12-28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作者:人才评价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调动相关企业、社会团体、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完善多方共赢的顶层设计,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共建教育链,聚焦创新链,延展供给链,11月至12月共指导成立了18个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激发共同体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指导成立电子制造领域共同体,推动产业价值链高端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释放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潜力。11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成立了全国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5个电子制造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具体情况如下,11月11日,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1月24日,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1月24日,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贵州大学、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1月26日,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23日,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工业4.0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受邀出席或以视频致辞的形式参加共同体成立大会。郝志强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以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集成电路制造属于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航天航空零部件制造的产业化发展对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航空强国战略意义重大,对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具有突出的标志性作用和显著的带动作用。同时,希望电子制造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构建“人才+产业”共同体发展模式,构建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高技能制造人才工作体系,健全共同体内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强符合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制造业人才高地。

指导成立交通物流领域共同体,助力加快交通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顺应高质量发展、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客观需要。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的关系非常紧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1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成立了全国跨境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4个交通物流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具体情况如下,11月14日,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师范大学、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跨境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1月23日,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智能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3日,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23日,北京西普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与信息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受邀出席或以视频致辞的形式参加共同体成立大会。郝志强表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智慧交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交通装备、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数字化,并融合通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技术,促进运输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进而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智慧交通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实践最为活跃的领域,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经济的“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同时,希望交通物流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龙头企业、一流高校、职业院校的带领下,做实做强,改变科研与教学分离现象,推动产教进一步融合,完善交通物流领域产业人才发展环境,推动智慧交通和物流供应链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全流程、全要素、全体系的方向转变,系统解决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匹配差距,推动形成产教协同、产教融合、产教共兴发展格局。

指导成立工信安全领域共同体,提升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领域网络攻击趋于精准化、逐利化,影响供应链产业链各环节。为有效应对这一安全形势,我国工业信息安全能力建设已进入规模落地阶段。工业信息安全具有高度的前沿性和复杂性,核心任务就是确保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基础设施的安全。11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成立了全国教育信创与密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4个工信安全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具体情况如下,12月7日,航天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教育信创与密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9日,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网络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15日,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成立了全国基础软件安全可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16日,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软件供应链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副主任刘明亮受邀出席或以视频致辞的形式参加共同体成立大会。郝志强表示,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加强新型工业化领域网络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希望工信安全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泛吸纳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持续推进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普及,面向新型工业化安全场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护航新型工业化、打造安全可信的产业新生态、筑牢新型工业化安全防线提供坚强支撑。刘明亮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态势和新型工业化领域安全技术应用落地的新需求,需要构筑主动免疫、安全可信的网络防御体系,不断筑牢新型工业化的安全防护屏障,充分发挥工信安全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纽带作用,打造工业信息安全产教融合新范式、科教融汇新路径,保障工业信息安全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指导成立数字经济领域共同体,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提升了传统产业的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中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和商业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11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成立了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等5个数字经济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具体情况如下,11月5日,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11月9日,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和AI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1月11日,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贵州大学、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鸿蒙端云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2日,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月22日,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学、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工业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受邀出席或以视频致辞的形式参加共同体成立大会。郝志强表示,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关键引擎;云计算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算力,为工业企业提供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助推工业数据价值化;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和ChatGPT应用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大模型时代,在工业基础再造、产品技术攻关、供应链管理、生产与服务模式等方面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方式,是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工业操作系统作新型工业化平台的核心,既可以接入海量设备,自身也可以承载工业知识与微服务,还能支撑工业应用开发部署,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和工业资源配置的中心。同时,希望数字经济领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数字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化工业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方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截止1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已指导了40余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覆盖15大产业和技术领域,链接1300余家上下游企业、28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1200余所中高本职业院校。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将以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产、学、研、用各方联系与资源共享,强化产业人才培养,以人才支撑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