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属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多所高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涌现出一批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五四红旗团委,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广大干部师生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新成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近年来学校第4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验收,涌现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以及2个全国标杆院系、11个样板支部。学校高质量完成首轮“双一流”周期建设任务,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哈尔滨工程大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相结合,组织大学习、大讨论和主题宣讲,开展“哈军工”精神研究宣传阐释,细化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方案。学校党建“双创”工作成效突出,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多个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入选“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广大师生树牢科技报国志,积极投身强国强军火热实践,奋力开创船海核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部属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立部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联盟、“大思政课”联合体,实施百名先进人物进校园、思政工作百佳案例“双百”行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座谈会和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举办“哈军工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主题巡展,着力打造国防底色、工信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北京理工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推动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自2020年起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将情景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堂中,打造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示范课,统筹文博中心、校史馆、图书馆、延安革命纪念场馆等建成一批“大思政课”教学平台,搭建云数智一体的思政教育平台,建好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航空报国”办学传统融入思政工作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充分挖掘行业特色和优势、校友资源,坚持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构建以“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科技报国·南航力量”科技思政公开课、“文化传承·南航行动”长江文明思政公开课、“军工铸魂·南航使命”新时代军工文化思政公开课等为代表的特色“大思政课”体系,打造《旋翼人生》校园原创话剧,建设“御风园”航空航天教学实践基地,把爱国奋斗、军工报国、贡献国防的红色基因根植到青年学子血脉之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传承·南航行动”长江教育创新带文化大讲堂启动
部属高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赓续红色基因,走稳走实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十四五”部属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提升学科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加大急需紧缺和拔尖创新人才供给。强化军地协同、校企联合,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发展项目,每年有75%毕业生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骨干和型号总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坚持培养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治国栋梁四类新时代杰出人才,以超常规举措加速推进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了“院士班”“战略班”“总师班”“尖班”“AI+先进技术领军班”等一批顶尖人才培养载体,成立了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出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结课答辩申请制等一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范式改革和模式落地,学生科技竞赛成绩在全国高校竞赛榜单中实现“五连冠”。近五年毕业生在国防科技领域就业人数增长101.93%、航天就业人数增长119.46%。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暨“AI+先进技术领军班”成立
哈尔滨工程大学巩固“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特色优势,以一流学科为牵引,打造船海核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高地。扎实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洋工程联合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依托龙江工程师学院开设定制化专班,加强急需紧缺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供给。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联合国家级高新区、中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培养人才,打造一批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学生蝉联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四获“互联网+”金奖、四捧“挑战杯”优胜杯,涌现了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
南京理工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兵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深入实施“强基拓新”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打造长三角人才培养高地。坚持需求牵引、项目驱动,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形成教师与企业员工零距离、高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与平台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四个零距离”工程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学生获第八届“互联网+”大赛总冠军,多个项目获“挑战杯”“揭榜挂帅”等赛事特等奖。学校赓续“哈军工”红色血脉,弘扬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毕业生服务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比例达50%以上。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部属高校坚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重大需求开展集智攻关,持续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积极组建大团队、打造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不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凝练科学技术问题,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部属高校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7项、二等奖173项,2023年度牵头24个项目获奖。
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生产的无人机方队接受检阅
部属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校与高新园区、高新企业深度融合,有组织推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等与区域特色优势和发展需求结合,不断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持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度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实体化运行国家安全与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建设新型智库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龙江振兴策源地,打造东北振兴人才科技高地。服务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近7000项专利入库国家平台,光纤传感探测、新能源、新材料、胚芽米等成果技术有效转化,为龙江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作为高校牵头单位研造的黑龙江省首艘纯电智能客船“领航之星”,助力加快龙江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研制黑龙江省首艘纯电动新能源客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以国际创新港为牵引,以国家级创新机构、校地研究院、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为支撑的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创新生态。积极服务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一批商业航天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发起成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聚集区,与南京等地合作建设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试验区成果入选“2022—2023中国物联网十大科技进展”。成立电磁频谱研究院,加快电磁频谱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航空航天产学研创新融合发展大会暨国际创新港推进会
南京理工大学围绕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关键工业软件、先进制程芯片等领域,与南京市共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支撑一体化成果转化孵化。联合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电科、航天科技等中央企业协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加强校地联合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布局一批中试验证和推广应用平台,承载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魁元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科教融合、开放共享、区位独特的先进技术创新试验与成果转化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签约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