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由中心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系主任年会平行论坛“‘新双高’与‘五金’建设”分论坛在宁波顺利举行。论坛汇聚了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职业院校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在新发展阶段如何通过强化“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建设,推动“新双高”计划落地,赋能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为论坛致辞。
论坛在上半场集中探讨了“新双高”建设的战略导向与实践基础。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云梅以《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实践与启示》为题,系统分享了学校在输出中国职教标准、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职业院校拓展国际视野提供了重要参考。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龚方红在《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报告中,结合学校从示范校到职业本科的发展历程,深刻阐释了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治理结构在院校提质培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辽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东华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探讨了AI技术在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流程、赋能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出“技术赋能+教育重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型。
下半场以圆桌论坛和专题报告为主线,聚焦“五金”体系的落地实施。在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肖宏启主持的圆桌对话中,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李萍、湖南汽车工程职大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向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邓文达等多位院校专家,以及来自西安开元电子、东软电子出版社的企业代表,围绕“五金”如何协同发力、校企资源如何有效对接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五金”建设需从“分散建设”转向“系统集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互通互认。
专题报告环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朱敏在《“新双高”背景下的“五金”系统化建设路径》中提出,应建立“标准引领、项目驱动、动态评估”的闭环机制,避免建设碎片化。领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学斌则从产业端视角,分享了《机器人产教融合的实践与展望》,展示了智能技术在实训基地升级、技能评价创新中的具体应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教育与培训部负责人韩江在《开源赋能新双高:产业资源牵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强调,开源生态正成为推动教材更新、课程重构、师资能力提升的新引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吴荣以《跟岗挖掘、岗课融通——职业教育课程“岗学教评一致性”的构建实践》为题,介绍了基于真实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方法。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公儒分享《三标引领、三教融合、三技贯通》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突出标准引领在“金地”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忠明在《人机协同、共生进化:AI赋能职业教育教学创变探索》中,以学院实践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AI工具实现个性化教学、精准化评价与资源智能生成,为“五金”建设注入了技术动能。
本次分论坛通过政策解读、院校实践、企业协同三方视角的深度融合,不仅明晰了“新双高”计划下“五金”建设的内涵与路径,也为职业院校下一阶段实现内涵式发展、系统化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行动框架。与会者普遍认为,唯有坚持产教协同、深耕教学基本建设,方能真正推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