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由中心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系主任年会平行论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分论坛在宁波顺利举行。论坛汇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院校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方法,为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数字化转型人才贡献智慧。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综合处处长谢学科,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屠炯出席论坛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人才评价处副处长曹莉主持论坛。
谢学科处长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围绕《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 版)》要求,从为什么、是什么、有什么用三方面对“一图四清单”进行了阐释说明。他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需要多方协同的攻坚战,信息技术发展司将与人事教育司、教育与考试中心、教育主管部门,共同推广应用“一图四清单”成果,加速院校对接产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完善实训环境,打牢数字化转型人才基础。
屠炯副局长介绍了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把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布局的主线,紧盯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趋势,积极探索“方法(Method)+装备(Machine)+语料(Material)+人才(Man)”的“4M”工作路径,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落地见效,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产业数字化处处长张君作了题为 《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情况介绍》 的报告,分享了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这一传统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能效优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剖析了转型过程中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产业数字化推进处处长郑波以 《宁波人工智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为题,生动阐述了宁波市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与典型案例,展示了地方政府在培育产业数字化生态中的积极作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研究总监付宇涵在《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趋势与实践逻辑》的报告中,系统分析了该领域转型的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并强调了数据安全是支撑企业稳健推进转型的底层逻辑。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唐文明对 《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解读》 的分享,为大型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一套将转型蓝图转化为可执行、可量化任务的有效管理工具,极具借鉴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人才评价处副处长曹莉通过 “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工作介绍” ,系统介绍了中心正在构建的政策、标准、产品、评价、实施、宣传推广6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并以钢铁行业为例,提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展示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6大岗位职族30个典型岗位图谱。
会议同期举行了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才标准工作组(TC573/WG12)成立仪式。该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两化融合人才标准建设进入了体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将为产教融合提供权威依据。
在产教融合实践层面,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践基地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何军红分享了《产教融合赋能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成功模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温正胞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院校自身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能力的探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学院副院长易海博以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从产业生态、标准体系到生成式技术落地》为题,探讨了探讨了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从变革产业生态到落地应用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总监戴龙才则从车企视角,展示了“工业互联网助力汽车制造数字化转型” 的实际应用与人才挑战。
本场分论坛通过多维度、多主体的深入交流,清晰勾勒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能力的全新要求,并凝聚了“政行企校”协同发力,共筑数字化人才培育新生态的广泛共识,为职业院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清晰指引。